目前全球IPv4地址仅有8亿多可分配,根据目前的分配进度,IPv4还仅仅剩余2年活头。从IPv4到IPv6的升级是必然的,中国移动、思科、中兴、华为、康佳等都已投入IPv6应用开发。
一直以来,全球IPv4地址资源枯竭论此起彼伏,目前通用的IPv4理论上只能提供43亿个IP地址, 以互联网发展速度,有限的IPv4地址将在2010年左右消耗殆尽。与全球IP地址资源告急的情况相比,中国更是雪上加霜。中国如何度过从IPv4到IPv6间青黄不接的危机?
近日,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积极推动者,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希望国家能够像抓3G(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)一样,将下一代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意义大工程来抓。
抢跑还是观望?
目前全球IPv4地址仅有8亿多可分配,根据目前的分配进度,IPv4还仅仅剩余2年活头。战略性抢跑就成了许多厂商的选择。11月23日,记者从有关部委了解到,由康佳研究院承接的“基于IPv6的高清晰多功能网络显示终端项目”已正式通过国家验收,达到商业化程度,下一步将进入规模生产和供货的产业化阶段。由信产部等多个部委组成的项目评审组的一位成员透露,过去IPv6只停留在网络建设阶段,终端产业链暂时还未启动。
虽然终端未动,但基于IPv6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早已经开拔。北京2008奥运启动3G网络已获突破性进展,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增强,3G网络IP化的趋势日益明显。目前,华为、中兴等提供的系统、终端设备都开始迈向全IP化。有远见的企业早已经盯住了这一转换契机,像诺基亚在2003年就开始研制基于IPv6的移动终端。不过也有一些企业认为,现在谈IPv6还为时过早。Google的一位副总裁曾表示,如果给了你一个采IPv6的网站,但你连不上去,你可能会怪Google,但那并不是我们的错。
像Google一样抱着同样心态的企业不少。“很多厂商认为,IPv6还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,尤其是在商业化能力和技术成熟度上,没有哪家厂商愿意提前交学费,更不想在一项可能几年来颗粒无收的项目上费劲。的确,从商业利益角度来看,从IPv4到IPv6的过渡可能是一个漫长的缓冲带,而企业更多会看中短期收益。”
IPv6能有收益?
对于IPv6技术,有业内人士表示,中国虽然启动较早,但更多地是政府和高校的科研部门在推动。2002年,信产部、科技部、发改委、中国工程院等政府8个部委联合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项目,该项目在2006年通过验收后,中国有了全球第一个纯IPv6网络。2005年10月,康佳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,开始研发基于IPv6的高清晰多功能网络显示终端。“虽然中国有全球第一个IPv6网络招牌,但落到收益上面,IPv6产业化还存在障碍。”
对于外界这一说法,作为抢跑者,康佳IPv6项目负责人袁洪博士不同意:从IPv4到IPv6的升级是必然的,谁能抢先占到有利位置,谁就能掌握下一代网络话语权,等产业化成熟了,“临时抱佛脚”显然来不及了。“康佳推出的‘数字客房’就是基于IPv6架构的新一代数字多媒体网络终端产品,在客房内轻轻一点,便可以订阅想要的飞机航班、火车车次,了解附近的旅游景点路线。目前这一产品已与多家酒店签定了意向协议,并陆续供货,产生了一定收益。”
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渗透,不仅仅是现在的电脑,应用的普及会催生出更多基于数据业务和共享通信的终端,每一台终端都会分配一个IP地址。有专家预测,不仅仅是酒店行业,IPv6显示终端在数字家庭、行业(包括高尔夫会所、商业会议)、高校、移动IPv6平台(基于IPV6的手持与车载的移动多媒体)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将陆续展开,IPv6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会慢慢显露出来。
IP资源枯竭拖后腿?
可以预测,到2009年,全球现有IPv4地址将耗尽,如果不能平滑过渡到IPv6的话,互联网发展就受IP资源枯竭而拖后腿。目前来看,截止2007年7月17日,中国大陆地区共分得IPv4地址1.18亿个,拥有量比重为4.4%,排名世界第三,仅次于美国59.7%和日本6.6%),但在IPV6地址申请上,日本、韩国排名前5,中国大陆的IPv6地址拥有量排名世界第15。而美国由于拥有IPv4地址分配的“垄断权”,不急于申请。
现在跳出来抱怨的是欧洲IP地址组织,他们在未来5个月仅剩下7600万IPv4地址可供分配。在最近的中国—欧盟第七框架暨未来互联网领域合作大会上,科技部交流中心主任陈富韬表示,中国应该加强与欧洲等国家关于IPv6技术交流合作,现有可用的IP地址几近枯竭,大力发展IPv6项目已经势在必行。
不过,在政府和科研单位之后,企业的参与可能会催熟IPv6产业,康佳透露,接下来会投入上亿元用于终端应用,中国移动、思科、中兴、华为等都已投入开发。
|